重塑医药产业格局,杭州前进MAH产业园进度更新-【装配式建筑产业网】
目的地搜索 用户中心


重塑医药产业格局,杭州前进MAH产业园进度更新
2025-06-09  来源:中建科工浙江公司  阅读:



▲项目实景图
近日
中建科工承建
杭州前进MAH产业园项目
实现主体结构全面封顶
进入建设“冲刺期”
正在建设的不只是厂房
更是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一种全新模式
过去,一种药要上市,必须由具备药品生产资质的企业从头做到尾——既要研发、也要生产,还要自己申请上市。而MAH(Marketing Authorization Holder,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)制度则打破了这个“必须一条龙”的限制。它允许没有工厂的研发机构或科研人员,在符合相关条件的情况下取得药品批准文号,成为药品的上市许可持有人,将药品推向市场。而研发方拿到了上市许可后,可以将生产环节委托给专业的制造企业来完成。换句话说——谁研发,谁负责,但不必亲自生产。
这项制度自2015年试点以来,已取得良好成果。它让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成果更容易变为实际产品,也促进了“研发—生产—上市”之间的专业化分工,大大提高了效率。
▲项目效果图
作为试点省份之一,浙江省在MAH制度的探索与实践中走在全国前列。2024年12月,杭州市经信局出台《“中国医药港”建设三年行动计划(2024—2026)》,明确提出到2026年,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。其中,钱塘区作为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核心区,要充分发挥MAH产业园先发优势。由是,前进MAH产业园项目应运而生。
项目位于钱塘区大江东前进街道,占地面积约179亩,总建筑面积27.2万平方米,是浙江省重点工程、杭州首个专门针对MAH制度设计的产业园区,建设内容包括高端制剂生产厂房、生物医药配套冷链仓库、综合能源等生产配套以及公寓、食堂、地下车库等,共计22栋单体,旨在打造集生产、研发、检测、仓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空间体系,实现 “生产—生活” 一体化的产业社区模式。
相比之下,传统医药园区规划以生产集群为主,研发和生活功能相对分散。许多园区缺乏内部检测平台,也没有完善的住宿配套,企业只能自行建设或到园区外寻求配套服务,导致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。前进MAH产业园则从“持证人”需求出发,通过公共基础设施共享的方式,采用定制化与标准化相结合的厂房和实验平台设计,满足不同规模MAH企业的研发与生产需求。例如,园区统一建设的高端制剂厂房和检测平台,可供多个MAH项目公用,避免了企业重复投资,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。
总之,相较传统产业园,前进MAH产业园在全链条服务、专业化设施、政策集成化、产业协同性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优势。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MAH企业的生产门槛,更通过规模化效应提升了杭州生物医药产业的整体竞争力,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。项目作为杭州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标志性项目,为全省MAH模式推广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。
▲AI“数字孪生”项目模型赋能建筑施工
项目于2024年2月启动建设,2024年11月实现首批楼栋主体结构封顶,2025年5月实现所有楼栋主体结构全面封顶,预计2026年5月竣工。
施工期间,项目团队在进场三个月内就完成了五大专业施工图纸修改及会审,并基于最新图纸搭建了土建与机电的三维模型,进而构建出了一个集成BIM、GIS、物联网、远程视频及AI识别等技术的AI建造协同平台,实现了项目的“数字孪生”。该平台能够动态分析管理数据、支持作业过程可视对讲,还能实时监测现场环境,堪称工地的“智慧大脑”,让设计、施工协同和后期维护更为智能化。
比如,在前期设计阶段,平台可自动识别设计漏洞,有效避免管线碰撞等返工问题。此外,项目上还启用了智能塔吊、地磅无人值守智能称重管理系统和智能安全帽等智慧化设备。
▲项目现场部分”永临结合“照片
此外,在临建策划阶段,项目团队通过合理规划,将部分临建设施按照永久设施标准施工,减少了“临时设施建造→拆除→永久设施新建” 的重复流程,大幅减少材料消耗和废弃物产生,符合绿色发展目标。同时,施工过程中还可直接利用提前建设的永久地下管线等结构,缩短整体工期。这一“永临结合”模式通过功能整合、资源复用和流程优化,实现了低碳环保与工期效率的双重提升,是绿色建造与可持续发展的典型实践。目前,项目已策划6项“永临结合”方案,其中临时道路、楼层消防立管、楼层照明和地下室排污泵等四项已进入实施阶段。
声明:以上内容整理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

相关热词搜索:杭州 产业园

上一篇:赓续荣光 砥砺前行!庆祝中建三局三公司成立71周年!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装配式建筑产业网•建筑工业化智慧之窗
新闻热线:010-63381153
投稿邮箱:cnpbi2020@126.com